战国钱币遗珍之圆足布分析介绍
圆足布是在之前战国时期末期的中国北方晋地所铸造的一种平首布币。之所以叫圆足布,是因为圆足布的特点是圆首、圆肩、圆裆、圆足,所以才被称为圆足布或者圆首布。
离石为赵之边城,多遭秦国攻占,《史记》载:“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战国策》载:“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赵国本行用刀币、布币,由于离石多次被秦攻占,在秦货币制度影响下,亦开铸圈钱。
“圆足布”为战国时期赵国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有大小两种。因其圆足而得名“圆足布”。其面文记录铸地名。钱背记录数值。钱文分:“离石”“蔺”两种。离石布的发现均甚少于蔺字布。
离石“圆足布”:大型,钱文规范、秀美,笔画有力,结构合理。自藏一品,面文:离石背三十五,请品鉴 高:70mm;脚宽:34mm;厚:2.3mm。
离石“圆足布”较普通圆足蔺,及同期各地发行的方足,尖足要厚大精美,这说明了当时离石地区的社会经济,商品贸易均比周边的城市发达繁荣。
离石环钱:是战国晚期赵邑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境)所铸环钱,时限也在公元前228年秦占赵后,较“蔺”环钱略晚,形制同“蔺”,圆孔,平背,仅形体较小。面文“离石”显小篆意,斜列穿孔右下侧,甚为秀美。离石环钱因铸行时间更短,故较蔺字环钱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