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小型布币之桥足币彘釿价值分析
布币是我国古代的货币之一,因为其形状像铲子,所以也被大家称为铲布。是流通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铲状铜币。而铲状工具也曾经是民间交易的媒介,而布币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铸币,所以有重大的意义。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的形制到了战国时代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
桥足布,战国早中期魏国的主要流通货币,这种布是由春秋时期的空首布演化而来,其币文纪地名兼纪值纪重,以‘釿’为货币单位,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币制,亦称‘釿布’。
《彘釿》为纪地兼纪值布。 彘,古地名,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北今霍州市七里峪 (出自 《实用汉字字典》),霍山七里峪三眼窑因有三股泉水从悬崖上渗涌而名,泉水长流不息,为霍州南涧河即古代彘水的源头,1862年(清同治元年)曾立碑于此。因山西霍州市战国时先属魏,后归赵国。而《彘釿》布币为战国中早期铸币,故而应为魏国铸币。
在我国的收藏市场中,布币不一定有着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还有着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收藏市上收藏热的不断升温,布币也是日渐走俏,其价格是一路走高,成为了收藏市场上价格走势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