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型三孔布是收藏市场上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说到“三孔布”可以说是在古钱币市场中如雷贯耳,也是公认的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在多次的拍卖会中也得到了非常不错的价格,而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下三孔布。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布。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的形制到了战国时代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
三孔布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旧称“三窍布”。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形同圆首、圆肩、圆足、圆裆;独具的特征是:布首及两足各有 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和纪值文字。分大、小二型,各布均以“两”、“珠”计重。
三孔布, 赵国铸币,约铸于 公元前422-公元前386年之间。世传三孔布面文有:上尃、下尃、上苑(艾)、安阳、南行唐(鱼阳)、北九门、文雁乡、相、阿、妬邑等。
据有关人士说“三孔布”的种类可以说是超过三十种的,看起来发行的数量应该有不少,而目前发现的“三孔布”但其实并不多,收藏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在收藏市场上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