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重宝是在历史上最早称重宝的货币,收藏价值极高
乾元重宝是在我国唐朝时期由官方所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铸币,其中分别=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而且因为官价的规定,像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还有很高的兑换率,而且又因为在乾元年间发行,所以才被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经“安史之乱”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一蹶不振,遂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后又铸乾元重宝小钱及当五十的重轮大钱,加之社会上私铸成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乾元大钱迅速贬值,由“以一当十”贬低至“以一当一”。
唐王朝于乾元元年七月铸行乾元重宝,又于乾元二年三月准第五琦之奏铸乾元重宝,每枚当开元钱五十,由于比价过高,从朝廷、地方到民间纷纷毁小钱、铜器、佛像铸行大钱。初行时尚可,愈后减重钱愈多,只求其形,无论轻重。因此,民间对初铸之官样钱,颇为珍惜,一到手就藏起来,不再流通。以致后世发现极少。
同时,乾元重宝也是我国在历史上最早称重宝的货币。其中在有些乾元重宝的精品和背星、背祥云、瑞雀、重轮等很受钱币收藏者青睐,乾元重宝文字仿唐初开元通宝,初期铸币亦与开元通宝样规整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